凸透鏡裡的中心新村。
說到北投,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溫泉,而中心新村正是「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溫泉眷村」。
它也有個很美的英文名字,「Heart Village」。
因為北投溫泉有療癒功效,日治時期就在這裡設置 「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」(現址部分是市定古蹟,部分是三總北投分院);國民政府來台後,中心新村就成了因應醫院配置的醫護眷村。
2016金鐘獎大贏家「一把青」劇中小周(天心飾)晚年住的安養院,就是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,要參觀得先從國軍醫院申請,不做一般開放喔。
本篇就先看看醫院旁邊的中心新村吧!目前進入不用特別申請。
(2016年10月遷村中,中心新村將列為台北市眷村文化保存區。11月將有台北眷村文化節。)
(本篇為2016年5月遷村前的紀錄,10月更新文章。)
想到中心新村,比較好找的入口是從新民路22巷進去。交通很便利,距離新北投捷運站步行約10分鐘,就在新民國中旁邊。這附近大樹很多,很適合散步。
除了探訪眷村的古往今來,這兒也是拍照好去處哈哈!
不只入口,許多家戶門前都有國旗。
想起採訪過的老榮民,他們談到從前保家衛國是多麼慷慨激昂,對國民政府遷台後的困境又是何等憤慨,又帶著無盡反攻回鄉的期望。
勳章獎狀是他們一生榮耀的縮影,也無怪乎只要是眷村,都會出現國旗海飄揚的景象。
走進中心新村,有不少像這樣的小巷弄。
左鄰右舍,雞犬相聞。
常常在巷子裡走著、繞著,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走到哪了。(呃)
很喜歡這張照片,從老房子探出牆的生機盎然!
中心新村名列2012年國防部公告13處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區。2016年10月開始搬遷。
搜了一些報導,眷村有居民提出「創意活化」的概念,希望未來居民搬離後,這裡可以給背包客、藝術家等等入住,讓眷村文化持續流動、活動,「認同眷村」,不是改建,也不是單純保留建築。
老鐵窗、紅磚牆、遠處現代化的大樓。
想起小時候的鄉下,特別多大樹,那時冷氣還不特別普遍,夏天總是能看到一堆在樹下乘涼的人。
2015年底這裡舉辦過眷村文化展。今年的將在11月舉辦!
從老照片窺知早年眷村生活。
很有意思的磚牆。
公廁舊址,公廁拆除後成了居民的晒衣場。
這天太陽很大,所幸在此納涼休息。(開始意義不明地旋轉跳舞拍照)
以前的房子坪數不大,沒那麼多空間蓋廁所,多用公廁、公共澡堂,白磚牆算是公廁建築的代表。
繼續到處走走看看。
胖腦公特別喜歡這根消防栓,我也不知道為什麼?!
飛鴿傳書郵箱。
村子裡的建築都不高。
這邊建築大致混合三個不同時期的風格。
一是改建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房子;二是婦聯會興建七棟木造石棉瓦眷舍;三是撥地自建列管的眷宅。
鐵皮、紅磚、水泥等等建材皆可見。
5月造訪時,這裡給我的感覺跟寶藏巖、四四南村不太一樣,村里的居民在走動,更多分「人味」。
遊客不多,有時候遇到熱情的居民,他們還會直接跟你聊了起來!
可愛的春聯。
最後祝大家「金猴運」喔!(不知不覺猴年接近尾聲了啊...)
走完眷村也不用急著離開,附近晃晃,新民路上一整排大樹,蠻悠哉的。
另外,推薦大家參考《逆思》的報導(http://www.letsnewsmedia.com/#!0229/h6f9s)
對中心新村的歷史、現況、展望、居民心聲等都能有更多了解!
中心新村粉斯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ourheartnsoul/?hc_location=ufi
2016台北眷村文化節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016%E5%8F%B0%E5%8C%97%E7%9C%B7%E6%9D%91%E6%96%87%E5%8C%96%E7%AF%80-1610612999249106/?hc_location=ufi
如果喜歡33的文章,歡迎來追蹤IG,更新更即時,也分享生活大小事→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taipei_eater/
如果覺得33文章寫的不錯,請不吝惜在留言區動動手指幫我按個推喔!多謝多謝
北投好吃→
新北投站。cafe。「 早安.勇士」- 200元超澎拜早午餐
復興崗站。小吃。「北投方家麵線」 - 不用苦苦等待神出鬼沒的發財車啦!原來店面在這裡!
北投 / 天母。小吃。在地人才知道!阿伯攤車的好吃臭豆腐與豆花
石牌站。西餐。「希朵品味」- 下午茶吃牛排!晚起的鳥兒有優惠
北投好玩→
天母好玩→
漫步天母。「天母白屋」2016/07 重新開放!藝人鳳小岳戶外婚禮場地!浪漫外拍地!